山西农业科学

特约稿件

  • 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采煤区复垦土壤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洪坚平;武欣;孟会生;张杰;王向英;

    为探讨无机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采煤区复垦土壤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无机肥(CF)、荧光假单胞菌剂配施无机肥(CFB)、单施有机肥(M)、荧光假单胞菌剂配施有机肥(MB)、不施肥(CK)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MB处理较M处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了5.57%~21.30%,碱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显著增加了15.44%~18.68%;而CFB处理较CF处理仅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4.77%、12.62%,表明荧光假单胞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垦土壤化学生物指标。复垦土壤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芽生球菌属、KD4-96、芽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类诺卡氏菌属、Vicinamibacterales、Vicinamibacteraceae、JG30-KF-CM45。施加荧光假单胞菌对复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优势菌门、菌属组成无显著影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对复垦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较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对复垦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与M处理相比,MB处理的综合得分增加了2.92;与CF处理相比,CFB处理的综合得分增加了1.82。综上,荧光假单胞菌的施用有利于采煤复垦区土壤的熟化,且荧光假单胞菌与有机肥配施效果优于荧光假单胞菌与无机肥配施。

    2024年04期 v.52;No.45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 旱地小麦区试品系中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高洁;王富延;宋国琦;孔淑鑫;李玉莲;张淑娟;张荣志;李吉虎;李根英;刘鹏;李玮;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区试品系,明确其优异等位基因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精准改良利用。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分子育种应用。以山东省2021—2022年小麦旱地区试24份参试品系为材料,利用32个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异常结果和材料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未知基因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ASP反应失败或非特异扩增。混合DNA样品检测结果为杂合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间基因型不一致,次要原因是错误分型。32个KASP标记中,14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超过83%,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已经得到有效利用;17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低于50%,其中,WRKY51-2B、AX-95025477-7B、SnRK2.4A3、TaMoc-2433和NCED1 5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未检出,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利用较少,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遗传改良。24份材料中,HQ04携带20个优异等位基因,是数量最多的,可作为基因供体用于育种。利用KASP标记开展辅助选择定向精准提高优异等位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率仍有可为。

    2024年04期 v.52;No.45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不同基因型大豆田间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品种筛选

    周学超;胡海波;李峰;刘迎春;魏云山;赵玉山;王晓磊;康泽然;丁素荣;

    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东部雨养农业区种植的抗旱大豆品种,综合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在内蒙古地区的抗旱表现,为内蒙古中东部雨养农业地区大豆抗旱品种选择和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东北区域不同地区育成的不同生育期组的代表性品种(系)34份,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正常浇水、自然干旱2个处理,分别调查不同处理下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及相关指标等,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品种抗旱能力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统计成相互独立的指标,最后利用隶属函数法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进而评价参试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农艺性状抗旱系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其中,分枝数变异系数最高,为61%。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28%,可解释81.28%的方差,其代表了13个性状81%的遗传信息。通过隶属函数法,筛选出5个适合内蒙古中东部雨养农业区的大豆品种,即吉育406、登科1号、丰豆2号、2001-336-7和赤豆1号。

    2024年04期 v.52;No.458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 食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胡杨;白苇;张宝英;杨素梅;曲志华;李峰;

    为了全方位了解食葵种质资源的背景和遗传多样性,以收集到的95份食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5份食葵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6~2.06,其中百粒质量多样性指数最高,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低;变异系数为5.2%~34.3%,其中,单盘粒质量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有42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1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单盘粒质量>株高>盘径>茎粗>百粒质量>叶片数>生育期>粒长>粒宽。通径分析发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单盘粒质量>粒宽>株高>生育期>盘径>茎粗>叶片数>粒长>百粒质量。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要因子,即株型因子、物候因子和产量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08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5处,可将这95份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中的种质资源植株高大,籽粒饱满,产量高;第Ⅱ类群中的种质资源粒宽较宽,百粒质量较高;第Ⅲ类群中的种质资源株高较低,盘径较小,籽粒细长;第Ⅳ类群中的种质资源百粒质量较高,茎秆较细;第Ⅴ类群中的种质资源植株矮小,生育期短,百粒质量和产量较低。综合比较分析得出,第Ⅰ类群中的种质资源综合表现最佳,综合利用价值最高。

    2024年04期 v.52;No.458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蓖麻SL1×CHCH1 F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王宙;王宏伟;曹越;王亚;赵宜婷;张宏斌;杨俊芳;

    为了挖掘控制蓖麻产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为进一步QTL定位研究奠定基础,以农艺性状差异比较大的蓖麻SL1和CHCH1为亲本,杂交获得194份F2群体材料,并对该群体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群体的1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12.80%~56.3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3~2.07,表明该群体间性状差异较大,性状分离明显,表型变异丰富。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和单株蒴果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为0.940。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单株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为有效蒴果总数和百粒质量。主成分分析获得4个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3.538%。根据综合得分,可将194份群体材料分为3大类,第Ⅰ类材料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粗壮、多穗、单株产量高;第Ⅱ类材料主要表现为株高、单株蒴果总数、单株产量适中;第Ⅲ类材料主要表现为植株较矮、果穗长度较短、有效分枝穗数少、单株产量较低。最后,在该群体里筛选到综合表现较好的5份材料。

    2024年04期 v.52;No.458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三浅裂野牵牛SnRK2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董静静;刘心怡;刘晓宇;赵青松;

    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SnRK可分为SnRK1、SnRK2和SnRK3共3个亚族,其中,SnRK2是一类仅存在于植物中的蛋白激酶,已在多种植物中得到了鉴定,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三浅裂野牵牛中SnRK2基因家族的成员并推测其功能,利用拟南芥SnRK2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ItfSnRK2基因家族成员,对各成员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转录组数据分析ItfSnRK2各成员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谱。结果发现,三浅裂野牵牛中共有7个ItfSnRK2基因,分别位于6条不同的染色体上,依据染色体排列顺序依次命名为ItfSnRK2.1~ItfSnRK2.7,它们均含有保守的激酶结构域和调节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ItfSnRK2分为3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同一亚家族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组成。表达谱分析则揭示了ItfSnRK2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的特异性,ItfSnRK2.2、ItfSnRK2.3、ItfSnRK2.4和ItfSnRK2.5的表达受非生物胁迫诱导,可能与抗性调节有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了解SnRK2基因在甘薯逆境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中的具体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甘薯的抗逆性改良提供了潜在的基因资源。

    2024年04期 v.52;No.458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PEG渗透胁迫下不同品种绿豆萌芽期抗旱性评价

    王桂梅;邢宝龙;刘支平;

    为了探讨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对绿豆萌发的影响,明确干旱胁迫条件下绿豆萌发期的相关各项指标,筛选出抗旱性绿豆品种(系),从而为在绿豆抗旱新品种的筛选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以18个绿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浓度为2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萌发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PEG渗透胁迫绿豆种子后,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6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累计贡献率为89.55%,可以有效地反映各数据的变化。18个绿豆品种(系)的综合评价D值为0.389~0.858,依据D值将其聚类分析分为3类,筛选出6个耐旱性品种:晋绿9号、同123-33、同绿5号、同118-6、同绿6号、黄荚绿。通过对18个绿豆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最终得到6个强耐旱品种,3个耐旱品种,9个较敏感品种。萌发期鉴定结果可作为衡量作物抗旱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结合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024年04期 v.52;No.458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铅胁迫下花生幼苗的缓解效应

    史沉鱼;阳月;陈月萍;李梦婷;牙小盼;覃兰丽;

    油菜素内酯(EBR)作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具有缓解植物抗逆性的效应。为探究EBR对Pb胁迫下植物生理特征的缓解效应,试验以花生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Pb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形态指标,以筛选出最适Pb胁迫质量浓度,研究在该质量浓度下外源施加EBR(0、0.01、0.05、0.10、0.50、1.00 mg/L)对花生的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Pb(NO3)2胁迫下,花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株高和根长均在大于300 mg/L时显著降低。与单一300 mg/L Pb(NO3)2胁迫处理相比,外源添加0.10 mg/L EBR后,花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28.95%、11.76%、27.96%、6.18%、15.9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67.34%,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9.48%、13.33%,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分别增加51.98%、58.62%,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1.67%、20.7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积累量减少。说明施加0.10 mg/L外源EBR对Pb胁迫下花生幼苗具有缓解作用,能降低Pb胁迫对花生幼苗的伤害,提高其抗逆性。

    2024年04期 v.52;No.45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雪茄烟苗期钾素营养特征及干物质的积累

    李禹;姚恒;孔光辉;张光海;赵高坤;吴玉萍;李薇;李永平;王戈;白羽祥;周鹏;杜宇;王娜;

    为提高雪茄烟的品质,明确雪茄烟育苗阶段干物质积累及钾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很有必要,试验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钾素供应水平(不供钾、正常供钾(1 L霍格兰氏营养液含有506 mg硝酸钾)、超量供钾(1 L霍格兰氏营养液含有506 mg硝酸钾+523.23 mg硫酸钾)对雪茄烟烟苗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显著影响雪茄烟苗期形态建成。就烟苗农艺性状而言,水培45 d时,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以正常供钾处理最高,分别为31.67、2.30、21.17、11.17 cm;烟苗干物质积累而言,不供钾处理在水培过程中干物质积累较为缓慢,超量供钾处理在水培15~30 d时累积量很小且缓慢,而水培30~45 d时积累量急剧增加;在钾素方面,与CK相比,超量供钾处理提高了烟株钾素含量,但钾素利用率却有所降低,在水培15、30、45 d时分别降低了1.48%、18.24%、11.45%。综上,缺钾从开始即影响烟苗生长,根系生长受抑制,缺钾症状典型特征15 d后逐步显现;钾素过量时,烟株前期长势稍好,中后期增效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在烟苗生长前期积累量小且缓慢,且钾素利用率低于正常施钾处理。

    2024年04期 v.52;No.45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多肽肥对烟田土壤改良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悦;孙敬国;云月利;孙光伟;陈振国;李建平;朱蓉;高享坤;李亚东;

    研究多肽肥(蛋白废弃物转化而来的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改良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为改良酸化土壤、增加土壤微生态种群多样性和提高烟叶产量与品质提供数据支持。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多肽肥3个处理(H1、H2、H3),以烟草专用肥(化肥)为对照,鉴定不同多肽肥处理条件下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烤烟的生长状况以及烤烟的品质。结果表明,与施加常规烟草专用肥相比,施用多肽肥后,土壤pH值升高了0.4,土壤全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分别提高了10.28%和33.33%,同时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25.81%和45.14%,表明施用多肽肥后不仅可以减少磷肥的用量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施加多肽肥能显著提升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明显提高。施加多肽肥后烟草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也有所提高,减施磷肥67%多肽肥处理的烟株株高较常规烟草专用肥对照提高了10 cm,烟叶中的有机酸较常规烟草专用肥对照提高11.25%;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较常规烟草专用肥对照提高了0.17%。

    2024年04期 v.52;No.458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气候变化对商洛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敬樊;李勇刚;王静之;张军;吴秀宁;雷蕾;李晓静;

    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商洛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商洛旱地冬小麦适应气候变化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利用2010—2023年陕南丘陵地区商洛亚区小麦区域试验商州点记录的小麦品种小偃15农艺性状数据和商洛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小麦农艺性状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商洛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以及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中,播种至越冬前、越冬期间、返青至孕穗期的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抽穗至成熟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小麦农艺性状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数、产量均呈上升趋势,而生育期和株高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返青至孕穗期气温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期间降水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长和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发现,穗长、千粒质量、穗粒数、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是决定产量的4个主要因子,它们共同决定了产量90.80%的变异。综合以上分析,为适应商洛地区气候变化,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穗长、穗粒数和生育期等性状。

    2024年04期 v.52;No.458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估

    田国珍;张国宏;李燕;左小瑞;杨茜;

    为明确山西省春玉米气候资源适宜性,为山西省春玉米种植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根据山西省春玉米生长季内气象要素变化阈值,分别构建山西省春玉米生长的温度、降水量、光照适宜性模型,结合春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建立山西省春玉米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分析温度、降水量、光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山西省春玉米温度适宜性出苗期最好,乳熟期—成熟期最差;降水适宜性在播种期和成熟期较好,抽雄期最差;日照适宜性出苗期最好,成熟期最差。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省春玉米温度适宜性晋西北、晋东部分地区不适宜;降水适宜性在晋中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较差,东南部适宜;日照适宜性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综合气候适宜性可知,山西省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春玉米,东南部适宜性较差。影响山西省春玉米产量的气象要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日照、温度、降水量。经与实际产量验证,研究建立的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分布和产量变化趋势。

    2024年04期 v.52;No.458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园艺

  • 不同滴灌量下玉露香梨密植园土壤氮素分布特性

    习玉森;霍贵中;桂莉莉;

    为了探究滴灌量对玉露香梨密植园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地区的玉露香梨密植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高(900 m~3/hm~2)、中(660 m~3/hm~2)、低(540 m~3/hm~2)3个滴灌量,对0~20、20~40、40~60、60~80 cm土层、不同月份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梨树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滴灌量下的梨树植株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冠幅和产量最高;全氮含量随着月份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滴灌量下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为0.30~0.38 g/kg,随着土层加深,全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在果实膨大期较低,0~20、20~40、40~60、60~80 cm土层的最低含量分别为15.99、13.30、14.58、12.74μg/g;铵态氮含量在月份间有一定的波动,在果实旺盛生长期最低;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全氮累积量在0~20、0~40、0~80 cm土层中最高的为中滴灌量,分别为0.34、0.67、1.11 g/kg,在0~60 cm土层,全氮积累量最高的为低滴灌量,达0.90 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各个土层的累积量均表现为低滴灌量>高滴灌量、中滴灌量。

    2024年04期 v.52;No.45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外源GA对夏黑葡萄果梗代谢的影响

    张坤;郝燕;

    利用赤霉素(GA)蘸穗处理葡萄是促进果实膨大的重要途径,研究葡萄膨大期间,外源GA诱导的葡萄果穗花梗器官代谢生理变化,可为科学解释GA处理后花梗与果实的协同发育机制提供依据。以夏黑葡萄为材料,在葡萄盛花期(FFS)分别用15、0 mg/L GA蘸穗处理果实,在处理后的第7天(FFS15-1、FFS0-1)、第20天(FFS15-2、FFS0-2)采样2次;于果实膨大期(FES)在前期的处理基础上再用25 mg/L GA进行第2次处理,并于处理后第7天采样(FES25),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鉴定、筛选、注释差异代谢物(SDM)和被富集的代谢途径(MPSE)。结果表明,FFS15-1与FFS0-1相比,出现54种差异代谢物,且上调的SDMs有31种,多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4-coumaric acid参与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途径,可加剧木质素的积累;下调的SDMs有23种,主要为氨基酸类,且参与aminoacyl tRNA biosynthesis途径,有利于氮素转运。FFS15-2与FFS0-2相比,上调的SDMs有42种,多与氮素转运、转化有关,表明该时期葡萄对氮素需求强烈。FES25与FFS0-2相比,出现33种SDMs,其中,Indole-3-acrylic acid、Indole-4-carboxaldehyde显著上调,主要起生长调节作用,可能是外源GA处理花梗后的核心代谢产物,直接促进果实膨大和坐果;而FES25与FFS15-2相比,仅产生9个SDM,表明二者间的代谢特征相似,但Trigonelline和(15Z)-9,12,13-Trihydroxy-15-octadecenoic acid显著下调,可缩短细胞周期,加速花梗细胞分裂促进生长。葡萄开花后期至膨大初期,用GA蘸穗处理后,果粒迅速膨大,代谢物Indole-3-acrylic acid、Indole-4-carboxaldehyde运输至果实后有助于提高坐果率,代谢物Trigonelline和(15Z)-9,12,13-Trihydroxy-15-octadecenoic acid显著下调可加速器官发育,这与此期果实膨大需求相一致。

    2024年04期 v.52;No.458 10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万寿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郭豪;王浩;王璞;杨付光;吕兴娜;

    为提高万寿菊种子发芽率并培育健壮幼苗,以色素万寿菊韩春梅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置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赤霉素、水杨酸、烯效唑、赤霉素+水杨酸、水杨酸+烯效唑)和4个浸种时长(3、6、12、24 h)处理,同时以加入等量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组合对万寿菊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间为6 h,均能促进万寿菊种子萌发;添加赤霉素、烯效唑和赤霉素+水杨酸处理后,发芽率分别提升12.00%、6.67%和17.77%,其中,烯效唑处理后万寿菊株高矮化、茎粗增大、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干质量及壮苗指数均显著增加。此外,烯效唑浸种6 h后,叶绿素a、b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增长量较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升高35.28%、24.61%和17.42%,MDA含量较对照降低10.73%,且差异显著。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显示,烯效唑浸种6 h效果最佳(D值=0.86)。综上所述,烯效唑浸种6 h,不仅提高了万寿菊种子发芽率、增强了幼苗光合作用、积累了更多有机物质,还减少了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该处理有利于培育万寿菊健壮幼苗。

    2024年04期 v.52;No.458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切花向日葵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刘明;梁均平;何欢;

    为了探究不同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切花向日葵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文森特切花向日葵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40、80、160、240 mg/L)、矮壮素(100、200、400、800 mg/L)和缩节胺(50、100、150、200 mg/L)溶液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在达到采收成熟度后,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切花向日葵茎、叶、花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2个处理下的切花向日葵均表现出株高降低、茎粗增加、节间缩短、茎干比增大、叶柄缩短、叶片增厚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花盘直径增大等特点,表明文森特切花向日葵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切花品质显著提升。其中,240 mg/L多效唑、800 mg/L矮壮素和150 mg/L缩节胺处理对切花向日葵经济性状的影响最为显著,240 mg/L多效唑处理下,切花向日葵株高降低24.1%,茎粗增加41.6%,叶片厚度增加52%,SPAD值增加47.5%,花盘直径增大26.3%;800 mg/L矮壮素处理下,其株高降低15.8%,茎粗增加35.7%,叶片厚度增加59.9%,SPAD值增加48%,花盘直径增大24.8%;150 mg/L缩节胺处理下,其株高降低22.2%,茎粗增加44.5%,叶片厚度增加74.8%,SPAD值增加39.3%,花盘直径增大22.7%。综合比较分析发现,240 mg/L多效唑处理下切花向日葵的经济性状最为突出,综合效果最好。

    2024年04期 v.52;No.458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植物保护

  • 木霉菌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许蓉;姚佳欢;邱新月;沈晓强;张作刚;畅引东;苏朝棉;姚艳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长,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防控玉米镰孢茎腐病的优势生防菌株,为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备选材料,以前期室内筛选到的6株木霉菌株为研究对象,将玉米种子分别通过木霉发酵液包衣处理和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后,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木霉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株种类、处理方式和病原菌种类不同,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4.21%、32.71%;绿色木霉T43浸种处理后,接种拟轮枝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760.24 kg/hm~2,促生率达48.63%;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后,接种禾谷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353.74 kg/hm~2,促生率达61.26%。从供试的菌株中,筛选出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作为优势生防菌株,绿色木霉T43的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024年04期 v.52;No.458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 2%辣椒素纳米型水乳剂的研制及其抗虫效果分析

    孟美兰;林冰;吕享;陈丽辉;何广;

    旨在开发一款绿色防控中药材种植中易发的红叶螨的生物农药,以辣椒提取物为原料,通过对6种乳化剂、消泡剂、防冻剂等种类的筛选和用量试验以及考察转相剪切转速,确定辣椒提取物纳米型水乳剂生物农药配方及制备工艺;同时以1.8%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评估其抗虫效果。结果表明,单一乳化剂均不能形成稳定水乳剂,EL-40和S-20的乳化效果优于其他乳剂,且二者复配比例为9∶1时,乳化效果最佳,无析水、有少量析油;剪切转速考察发现,转速大于8 000 r/min时,不再析油;Zeta电位及纳米粒径分析仪显示,当剪切转速为9 000 r/min时,水乳剂粒径跨度值最小,为1.48;0.1%的消泡剂和2%的乙二醇可达到理想的消泡和防冻效果。杀虫效果显示,当该产品稀释100倍(6.3μg/mL)时,第4天累计趋避杀灭率达94.9%,显著高于其他稀释组和阳性对照,500倍液与阳性对照效果相当。综上,当生物农药的制备工艺为2%辣椒素稀释液、8%冬青油、2%乙二醇、0.1%消泡剂、10%复配乳化剂(EL-40∶S-20=9∶1)、80%蒸馏水,剪切转速为9 000 r/min时,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杀灭红叶螨效果。

    2024年04期 v.52;No.458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综述

  • 棉花开花调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杨琴莉;张晓玲;李换丽;上官小霞;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的早熟性状与株型、产量、品质等关系密切,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FT(FLOWERING LOCUS T)和CETS(CENTRORADIALIS/TERMINAL FLOWER1/SELF-PRUNING)是调控植物开花的2类重要蛋白,进化上高度保守,皆属于PEBP(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家族,FT和CETS通过竞争性结合bZIP转录因子FD或14-4-3蛋白决定植物开花。棉花中PEBP家族基因在调控开花及株型发育方面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其中,GhFT基因可促进棉花提早开花,GhFT和GhFD蛋白可与不同的GhGRF蛋白形成有功能的三元复合体来调控SAM(Shoot Apical Meristem)的发育。GhSP、GhCEN基因抑制开花,棉花中降低GhSP、GhCEN的表达则可促进棉花植株的有限生长,导致开花时间提前,果枝变短。表明这2个基因在调节棉花开花和株型发育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是调控棉花开花的另一类重要转录因子,成员众多,但至今大部分仍未被分离鉴定。为了全面解析棉花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与开花及株型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向修饰有利基因,创制早熟性好、株型理想的棉花育种新种质提供理论参考,文章综述了PEBP及MADS-box转录因子在棉花开花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4年04期 v.52;No.458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山西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正>《山西农业科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1961年创刊。双月刊,每期160页。主要栏目有: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综述等。除此之外,本刊还针对农业科研和生产热点问题,增设临时栏目,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1.撰写格式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每篇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8000字。需正确注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各类基金资助

    2024年04期 v.52;No.45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