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年隆;舒军;王啸旗;张银;韩渊怀;赵雄伟;杨致荣;
磷饥饿响应(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PHR)蛋白是磷调控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控磷的有效利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挖掘能够响应低磷诱导的谷子PHR基因,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了PHR家族基因,分析了不同物种PHR家族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进一步分析了谷子PHR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及其在低磷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从谷子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6个SiPHR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谷子的7条染色体上,CDS长度为783~1 422 bp,编码260~473个氨基酸,等电点范围为5.08~9.49,均属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结果显示,SiPHR可划分为5个亚组,分别对应1~3个水稻、玉米、高粱同源蛋白,均含有Myb_DNA-binding和Myb_CC_LHEQLE保守结构域。SiPHR家族基因包含6~7个外显子,鉴定出9种顺式作用元件,且均存在光响应元件。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iPHR1、SiPHR3、SiPHR4、SiPHR6和SiPHR16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低磷胁迫下呈多种表达模式,其中,SiPHR3、SiPHR10表达量在低磷胁迫3 d后显著高于胁迫前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谷子SiPHR基因的耐低磷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1年03期 v.49;No.421 257-264+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璇;李鹏;许冬梅;贾小云;王文斌;
为解析紫苏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采用REPuter、MISA、Codon W和Prep-Cp软件分析了紫苏叶绿体基因组的重复序列、SSR位点和密码子偏好性,并对RNA编辑位点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对紫苏叶绿体基因组中大于300 bp的59条CDS序列检测分析得到60个重复序列,多以F和P形式存在,且主要分布于LSC区和IRA区,与光合作用和r RNA编码有关;44个SSR位点主要分布于IGS区,其中,单碱基重复序列占比最多,为63.64%;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确定了31个高频密码子,以A、U结尾的29个,其中,亮氨酸(Leu)的使用频率最高,半胱氨酸(Cys)的使用频率最低;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9.97,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对88个蛋白编码序列预测结果显示,分布于16个基因的37个RNA编辑位点均发生于密码子的前2位碱基,且转化均为C→U,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转变为疏水性氨基酸。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的系统发育、品种鉴定和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03期 v.49;No.421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芳;薄越洋;樊彦彤;何瑞;张洁;
为筛选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前适宜的消毒剂和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培养基,以0.1%HgCl_2和2%NaClO处理不同时间,筛选适合蒙古黄芪种子灭菌的最佳方法,并获得无菌苗;分别以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6-BA、2,4-D和NAA不同质量浓度及其组合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以筛选适宜培养基,并通过测定其鲜质量,绘制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灭菌方法为0.1%HgCl_2灭菌处理10 min;MS+2.0 mg/L 2,4-D+0.5 mg/L 6-BA最适于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88%,且愈伤组织色绿、致密;MS+2.0 mg/L 6-BA+1.0 mg/L 2,4-D+1.0 mg/L NAA最适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93%,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不易褐化。通过绘制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黄芪下胚轴愈伤组织生长略强于叶片愈伤组织生长,二者均在生长第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25天进入生长停滞期,说明20~25 d为最适继代周期,可保持其旺盛生长。黄芪种子灭菌处理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结果可为蒙古黄芪组培快繁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3期 v.49;No.421 27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瑗;李欣;贾举庆;郭慧娟;雷梦林;张树伟;常利芳;畅志坚;乔麟轶;陈芳;张晓军;
利用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I7045与普通小麦晋太170进行亚远缘杂交选育的小偃麦新种质CH366高抗小麦条锈菌条中32、条中33和条中34号生理小种,为了追踪其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对CH366及其亲本接种条锈菌生理小种,并对CH366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鉴定。结果表明,CH366和TAI7045对条锈病表现为近免疫和免疫,其小麦亲本晋太170则表现为高感,证明CH366的条锈病抗性来源于TAI7045;FISH鉴定表明,CH366中含有44条染色体,其中,42条来源于晋太170,另2条来源于TAI7045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CH366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可作为小麦抗条锈病遗传改良的中间亲本。
2021年03期 v.49;No.421 278-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瑛;权宝全;任超;岳茂林;
晋麦107号是由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长麦6135为母本、08水447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7—2019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旱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4 57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7.7%;2018—2019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 174.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8.6%。2018、2019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检测,籽粒容重平均为804 g/L,粗蛋白(干基)为13.82%,湿面筋为31.3%,稳定时间1.0 min。202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90016。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2021年03期 v.49;No.421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育铭;孙卓楠;王勇;郭洁心;张宝俊;
为了提高纤维素降解菌黑曲霉DR12菌株的产酶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营养条件和优化其产酶发酵条件、助剂添加量。结果表明,黑曲霉DR12菌株最适碳源为谷子秸秆,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佳发酵条件为含水量40%、温度25℃、pH值5、接种量1.5 m L,助剂最佳添加量为表面活性剂1%、生物酶3 m L/L、保水剂2%、中微量元素0.5 m L/L。在此基础上,制备的菌剂有效活菌数为7.5×108cfu/g、含水量为27%,纤维素酶活性为63.39 U/g,pH值为6.4。
2021年03期 v.49;No.421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怀华;李瑞;贾雨真;雷莉;徐伟洲;卜耀军;王彩霞;
以19个紫花苜蓿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单株茎生物量、单株叶生物量及单位面积根生物量,分析并明确紫花苜蓿植株的生物量分配与越冬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紫花苜蓿在引种中筛选出适宜品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单株茎生物量、单株叶生物量、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位面积根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紫花苜蓿千粒质量、单株茎生物量、单株叶生物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 9、0.352 9;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单株茎生物量和返青期越冬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内地上部生物量和返青期越冬率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初花期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生物量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不同部位生物量的分配与来年返青期的越冬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生物量分配指标可作为榆林地区苜蓿引种试验中筛选高产优质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2021年03期 v.49;No.421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超;贾民隆;段九菊;
为了解干旱胁迫对萱草光合特性的影响,对自然干旱和复水后9个萱草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水后土壤水分为35%时,Pn、Tr、Gs均高于自然干旱处理,而Ci低于自然干旱处理;Pn、Tr、Gs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光照强度为600~2 000μmol/(m~2·s)时趋于稳定,而Ci则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光照强度为600~2 000μmol/(m~2·s)时趋于稳定;当自然干旱时,金娃娃的Pn、Tr、Gs最大,当复水后土壤水分为35%时,金针的Pn、Tr、Gs最大,而金针的Ci在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均达最大。在9个品种中,金娃娃抗旱能力最强,可作为萱草抗旱育种的耐旱亲本。
2021年03期 v.49;No.421 294-296+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卓呈;李廷亮;谢英荷;李顺;王嘉豪;
为明确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的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变化特征,在晋南黄土旱塬区,系统分析了在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大豆(GM)、黑豆(GL)、绿豆(VW)、乌豇豆(VS)、柽麻(CJL)和草木樨(MP)6种绿肥作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可增加土壤细菌的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其中,草木樨和绿豆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似,且细菌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绿肥处理,乌豇豆处理与其他绿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细菌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最低;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作为优势菌门,各绿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乌豇豆处理增加了土壤中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大豆、黑豆、绿豆、柽麻和草木樨处理更有利于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的增加。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草木樨和绿豆可有效提高旱地麦田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
2021年03期 v.49;No.421 305-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吴萌;段永红;何佳璘;张国胜;
试验收集整理了2001—2018年发表的102篇关于我国北方地区表层土壤(0~30 cm)中PAHs(多环芳烃)含量数据的文献,共计14个省市区,5 800多份土壤样品,较系统地分析其表层土壤中PAHs的含量、组成结构和主要来源,以期为我国土壤环境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表层土壤∑16 PAHs含量的中位值为922.55 ng/g,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的土壤PAHs含量相比处于中等水平。16种PAHs单体含量以Nap(萘)、Ba P(苯并[a]芘)、Chr(?)和Bb F(苯并[b]荧蒽)含量(中位值)最高,Flu(芴)、DahA(二苯并[a,h]蒽)、Ace(苊)和Acy(苊烯)的含量(中位值)最少。表土组成以高中低环PAHs百分含量各占1/3左右。北方不同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以西北地区最高,是华中地区(最低值)的5.5倍,具体分布特征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不同的污染源对土壤PAHs的含量影响不同,点源污染土壤中PAHs含量(1 696 ng/g)要显著高于面源污染土壤PAHs含量(638 ng/g)。对16种PAHs采用3种方法进行源解析,环数相对丰度法表明,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但燃油源也不可忽略;同分异构体比值法表明,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高温燃烧;主成分分析法表明,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交通的混合源。综上,北方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和交通排放源。
2021年03期 v.49;No.421 3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郑敏娜;梁秀芝;韩志顺;康佳惠;陈燕妮;
为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泥炭、黄腐酸、秸秆、有机肥和泥炭-黄腐酸处理对山西苏打型盐碱土土壤pH值、电导率、盐基离子(Ca~(2+)、Mg~(2+)、K~+、Na~+、CO_3~(2-))和NO_3~--N含量的影响,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土壤性质和各离子的淋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淋洗过程中,各处理的Ca~(2+)、Mg~(2+)、K~+、Na~+等盐基阳离子均随水流淋洗大量排出土体,其中,Ca~(2+)、Mg~(2+)和K~+的累积淋洗量以秸秆处理的最高,泥炭-黄腐酸和泥炭处理次之;Na~+的累积淋洗量则以黄腐酸和泥炭-黄腐酸处理的较高,CO32-累积淋洗含量以有机肥处理的最高。综合来看,添加不同材料均能有效提高上述盐基离子的淋溶量,改善土壤质量,考虑到综合改良效果和成本问题,认为1.33%泥炭和黄腐酸混合物的淋洗效果最佳,在苏打型盐碱土的治理中应优先施用。
2021年03期 v.49;No.421 318-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徐赛亚;徐占军;毕如田;梁建财;李晓宇;闫路路;
土壤优质耕作层一次性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选取山西省大同市某矿区新复垦耕地为研究区,将基于木本泥炭改良剂的一次性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技术应用于煤矿区,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其对复垦区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4个处理,即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腐熟秸秆(DZ)、木本泥炭+腐熟秸秆+生物激发剂+常规施肥(MT)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DB,为研究区周边高产农田)。在作物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基础养分指标和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水溶性有机碳(WSOC)、颗粒有机碳(POC)、轻、重组有机碳(LFOC、HFOC),并测定作物产量。结果表明,MT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且添加木本泥炭等有机物料处理中土壤肥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物产量显著增加;MT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碳及其碳组分含量,TOC、MBC、EOC、WSOC、POC、LFOC和HFOC较CK分别提高82.30%、146.84%、57.23%、92.95%、565.22%、280.64%和46.11%,以POC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呈极显著相关。综合来看,木本泥炭等有机物料的添加可以快速提升矿区复垦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碳组分含量,增强碳稳定。以添加木本泥炭为主的一次性工程化措施是改善矿区贫瘠土壤、快速培肥地力的最佳模式。
2021年03期 v.49;No.421 324-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奇茹;刘冰;谢英荷;李廷亮;李顺;姜丽伟;窦露;柳玉凤;
研究秸秆炭、硅钾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土壤肥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合理施肥依据。通过长期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测控+秸秆炭、测控+硅钾肥处理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包括水溶、可溶、易氧化、微生物、轻组组分)、缓效(颗粒)有机碳组分、惰性(重组)有机碳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秸秆炭处理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重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86.8%、21.8%、66.4%,微生物量碳含量比测控施肥处理提高99.4%,小麦产量与农户施肥处理、测控施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44.3%、54.3%;硅钾肥处理的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比农户施肥处理提高16.3%;但秸秆炭与硅钾肥对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炭对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重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小麦产量有提升作用,硅钾肥仅对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升作用。总体上,秸秆炭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有提升作用,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2021年03期 v.49;No.421 33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虹;
为调查山西大型野生真菌资源有毒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多样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DNA-ITS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真菌资源的有毒物种进行鉴定;同时对每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提供山西斑褶菇属物种分种检索表。结果表明,确认了山西分布的斑褶菇属(Panaeolus)物种有4个,即暗色斑褶伞(Panaeolus acuminatus)、粪生斑褶菇(Panaeolus fimicola)、钟形斑褶菇(Panaeolus papilionaceus)和半卵形斑褶菇(Panaeolus semiovatus),且均为有毒物种。其中,暗色斑褶伞(Panaeolus acuminatus)为山西省首次记录。
2021年03期 v.49;No.421 338-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怡荷;杨继业;陈书明;张希春;陈亚伟;王军艳;赵苏苏;吕冰;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药效机理及安全性,首先用0.25、0.5、1.0 g/m L复方中药药液以及0.2 mg/m L氟苯尼考药液对从大肠杆菌病鸡中分离的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再将830羽大肠杆菌病鸡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30羽鸡)不予治疗,其余4组(每组200羽鸡)分别用上述剂量复方中药以及氟苯尼考进行饮水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测定各组鸡红细胞免疫,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该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0.5、1.0 g/m L复方中药体外抑菌效果强于0.25 g/m L复方中药,弱于氟苯尼考组;0.5、1.0 g/m L复方中药组明显增加病鸡治愈率(68%、69%),且高于氟苯尼考组(62%);0.5、1.0 g/m L复方中药组鸡红细胞C3b R花环率分别为14.1%±0.7%、14.5%±0.8%,显著高于氟苯尼考组;用该复方中药对小白鼠经口给药,LD50>5 000 mg/kg,5 000 mg/kg复方中药量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0.5 g/m L复方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疗效最佳,可能的机理是其起抑菌作用的同时增强了鸡红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该复方中药安全无毒。
2021年03期 v.49;No.421 357-360+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田崇瑜;段小超;陈彦华;霍乃蕊;韩克光;古少鹏;郑明学;
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特异性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为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机制研究和口服卵黄抗体制剂研发奠定基础。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卵囊免疫雏鸡制备阳性血清和可溶性抗原,优化ELISA检测条件,以阴性血清确定检测临界值,以阳性抗体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确定包被缓冲液为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pH值9.6),可溶性抗原的包被质量浓度为21.46μg/mL,4℃包被16 h;3%BSA 37℃封闭2h;待检血清和兔抗鸡IgG-HRP的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20倍和500倍,阴性和阳性结果判定的临界OD_(450)值分别为0.127 5和0.121 0,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2 1)。该方法的建立可为相应试剂盒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并可促进鸡球虫抗体免疫应答研究和有效防控。
2021年03期 v.49;No.421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茜;杨志国;张微;王华瑞;
以红香酥梨为试材,分别采取采后急速降温入库、缓慢降温入库、急速降温套PE打孔袋、缓慢降温套PE打孔袋4种方式贮藏,测定贮藏中硬度、失质量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果皮色泽、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腐烂率、果心褐变指数的变化,研究不同降温方式和套PE打孔袋对低温下红香酥梨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降温处理较急速降温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程度小,使果皮亮度略有增加、底色变黄,且贮藏前期乙烯释放速率较高,180 d后缓降温套PE打孔袋处理0AⅠ的乙烯释放速率下降至低于其他3个处理;套PE打孔袋处理可有效降低红香酥梨的失质量率,其贮藏前期(180 d前)的呼吸强度较裸果处理高,180 d后处理0AⅠ的呼吸强度下降至与其他处理趋同;缓降温和套PE打孔袋都可有效降低红香酥梨的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缓降温套PE打孔袋处理0AⅠ显著降低了红香酥梨的失质量率、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促进果皮变亮变黄,且在贮藏后期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明显降低,虽然对果皮色泽无有益影响,但其长期贮藏的综合品质最好。
2021年03期 v.49;No.421 36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雪冰;王晓闻;卢亚东;张志衡;陈振家;
研究不同pH和离子强度对荞麦蛋白溶解特性和乳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荞麦蛋白的亚基组分分布。结果表明,荞麦蛋白溶解度在等电点两侧逐渐呈上升趋势,离子强度对于荞麦蛋白的溶解度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荞麦蛋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优于酸性条件。SDS-PAGE结果显示,荞麦蛋白中的部分亚基含有二硫键,而且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荞麦蛋白亚基的组成有较大差异。
2021年03期 v.49;No.421 372-375+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志衡;王升楠;卢亚东;李玉娥;陈振家;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催化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交联,探讨不同温度、pH和盐离子条件下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并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改性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组分进行了亚基分析,旨在为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显示,与SPI相比,经TG酶改性后的大豆分离蛋白(MSPI)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溶解性均有明显下降;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14.4~22.0 ku的B-11S亚基不容易形成沉淀;在不同pH条件下,等电点附近沉淀的亚基数量最多而上清液中几乎没有,这与等电点附近溶解性的变化规律相符;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MSPI溶液中的亚基种类未发生变化。
2021年03期 v.49;No.421 3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1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蕾;贺润平;刘焕焕;陈曦;殷海善;
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分析,研究黄土高原沿黄坡耕地上5种经济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差异,并基于TOPSIS原理对不同经济林地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沿黄红枣生态经济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撂荒5 a红枣经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撂荒2~3 a红枣经济林和人工森林次之,耕作的成龄红枣经济林和幼龄红枣经济林生物多样性较低;黄土高原沿黄红枣生态经济林从植被结构和生态结构来看,均是人工森林最优,其次是撂荒红枣经济林,耕作的红枣经济林最差;黄土高原沿黄红枣生态经济林从整体的生态效益来看,在良好的管理状态下,坡耕地红枣经济林系统的生态效益有限,难以发挥黄土高原脆弱生态区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撂荒红枣经济林系统的生态效益有所提高,但是距离森林生态系统仍有一定的差距。
2021年03期 v.49;No.421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原辉;郝丽峰;李毅;武旭;赵占军;
为探讨山西虹鳟养殖业转型发展之路,采用资料整理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虹鳟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与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山西虹鳟养殖业在国内起步较早,曾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主产区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与基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山西虹鳟养殖业近年来发展缓慢,与国内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发展后劲不足。借鉴国内外虹鳟养殖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先进技术及产品营销经验,提出了以强化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转型,建设高标准苗种繁育基地,创新养殖模式与技术、发展生态节水养殖,推进健康养殖体系建设,加快制品研发、提升养殖产品附加值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发展思路。
2021年03期 v.49;No.421 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本刊采编系统已经调试完成,请作者登陆本刊网址http://sxlx.cbpt.cnki.net/进行注册投稿。除此之外的其他投稿方式均为虚假渠道,请广大作者、读者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骗。邮箱sxnykx@126.com不再接收投稿,对来稿也不再进行录用与否回复。
2021年03期 v.49;No.421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华北农学报》1962年创刊,由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内蒙古六省市区农科院、农学会联合主办,为全国首家跨省、市、区多单位联办的农业学术刊物。本刊立足华北,面向全国和全世界。栏目设置为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主要刊载农业基础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专论、综述、研究简报等,旨为报道农业学术动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对象为农业高等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华北农学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核心库)、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奖励,2011、2017年两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为我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学术刊物。
2021年03期 v.49;No.421 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山西农业科学》创刊于1961年,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性期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20年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被遴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主要栏目有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与栽培、生理生化、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贮藏与加工、信息技术、综述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涉农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2021年03期 v.49;No.421 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